到底該不該剪會陰呢?
相信很多媽媽在此會陷入糾結……
【會陰切開術】
會陰是陰道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當嬰兒的頭快從陰道口露出時,會在會陰施予局部麻醉,
再使用剪刀剪開會陰,從產婦陰道口下方剪開3公分左右,讓產道口變寬,以利胎兒產出。
在醫院自然產時,產婦是躺姿,其實這姿勢真的很不利產婦出力阿…..
生產時,週邊肌肉呈現放鬆狀態,胎兒會容易分娩出來,但是…當胎兒的頭下降到陰道口,
媽媽會因為胎頭比陰道口大,而產生疼痛和緊張感,此時肌肉會不自覺繃緊,當媽媽這時
用力把胎兒生出來的時候,就很有可能造成會陰撕裂傷。
除了會陰裂傷之外,子宮頸與陰道也是常發生裂傷的部位。
- 子宮頸裂傷
當出現產兆後,準媽媽的子宮頸會開始漸漸變軟、變薄,子宮頸口得以擴張,當子宮頸口全開時,
便可以讓胎頭娩出體外。初產婦會較容易發生子宮頸裂傷,但受傷程度較輕微,如果在尚未發現的情況
下,通常在6週內自然復原。不過,如果在子宮頸口尚未全開時,胎頭便開始下降,就可能會出現較嚴重
的裂傷情形,另外胎兒頭圍過大,在分娩過程中可能也會傷到準媽媽的子宮頸,造成產後出血。
- 陰道裂傷
自然產的產婦,通常都會出現陰道裂傷,但裂傷的部位會因為胎頭經過產道的角度或位置而有所變化,
若情形不嚴重、沒有引起產後大出血,在6週內通常能自然痊癒。萬一有產後出血情形,必須儘快找出出血點
及裂傷部位,並加以縫合。
- 會陰裂傷
許多女性在生第一胎時,都會剪開會陰,以避免裂傷,會陰裂傷與陰道裂傷的原因很相似,有些準媽媽的會陰較短,
就算胎兒頭圍並非特別大,也可能會在生產過程中造成撕裂傷。如果是一般的撕裂傷,稍加縫合即可,但如果傷及
括約肌,除了進行縫合手術之外,一週內盡量不要出現便祕情形,最嚴重的會陰裂傷狀況則是讓陰道與直腸或肛門相
通,萬一照顧不妥善,有可能形成「陰道廔管」。
會陰裂傷可分成四種程度,此時不少準媽媽一定會擔心這些撕裂傷會帶來哪些影響?
- 第一度裂傷
第一度的會陰裂傷即為會陰部的黏膜或皮膚裂傷,症狀較輕微,甚至不需藉由手術就能自然康復,
比較少自然產的產婦只有一度裂傷。
- 第二度裂傷
會陰出現第二度裂傷時,代表除了傷及會陰部的黏膜與皮膚之外,肌肉也會受到撕裂傷,但括約肌仍保持完整。
通常最多產婦發生二度裂傷,當出現二度裂傷時,就無法依靠身體自然復原,必須進行縫合手術。
- 第三度裂傷
第三度裂傷除了包含前述兩種撕裂傷之外,肛門的括約肌會出現部分或全部撕裂傷,且肉眼即可觀察到受傷情形。
若不立即進行縫合,日後的排便問題可能會受到影響,造成外陰受糞便汙染,引起細菌感染。
- 第四度裂傷
會陰第四度裂傷是最嚴重的情形,將造成陰道與直腸或肛門相通;以手術縫合之後,患者初期須避免發生便祕,
否則可能會導致「陰道廔管」,糞便將經由陰道排出體外,若造成會陰或陰道受到感染,就會影響復原情形,
同時有可能影響生第二胎意願和性生活。
近年來,受到歐美國家強調減少外力介入生產、產程中盡量避免使用藥物…等觀念的影響,溫柔生產觀念誕生下,
現在已有產科醫師願意採取選擇性會陰切開的方式接生。如果會陰自然撕裂傷口不大,甚至也不需要縫合,產後傷口
可以癒合地更好、更快。
然而歐美不剪會陰的作法是會在產前充分做足預防會陰撕裂傷的各種準備,像是會陰按摩、訓練骨盆底和陰道肌肉
、練習孕婦瑜珈、飲食調整、胎兒不能過大等,這樣才能降低會陰撕裂傷等各種突發狀況。
其實剪不剪會陰並沒有定論,最重要是有依照產前生產規劃、身體狀況並且和醫師討論,在尊重醫師專業立場和
顧及自己生產感受的前提下,共同做出最好的決定。
並且尊重醫師真正生產時的臨場狀況的決定。
產後如何護理陰部?
1.會建議準媽媽在待產包中,準備一個會陰沖洗器。當準媽媽上完廁所或是惡露流出後感到不適,可在會陰沖
洗器裡裝入煮過的溫水和優碘,一手拿著沖洗器,另一手拿著棉花棒,由前往後的方向沖洗,用棉花棒依序清潔
陰唇與外陰部。
2.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並多喝水,萬一括約肌有受傷,醫師也會視情況給媽咪服用軟便劑,避免在復原之前
發生便祕。
3.以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例如魚湯、雞肉、蔬果等,避免食用含有人參與酒類的食品,因為這些食物具
有活血效果,食用後有可能造成傷口出血,建議等傷口復原之後再吃。
美好的生產經驗是要努力的~